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

權證小常識-何謂價內外程度

投資人若有投資權證,常常會看到權證價內外多少百分比,價內外計算方式為,分子是市價減去履約價,分母為履約價,之後再乘以百分比率。
 通常正數表示此檔權證為價內,負數為價外,不過投資朋友有時候會看見價平這個名詞,價平權證有人定義為正負5%,也有人定義正負10%,至於何者才是正確,沒有答案,投資人只要記住,以後只要聽到價平的權證,大概就是表示現在的市價就在履約價附近。
 另一方面,就權證的槓桿程度而言,價外權證>價平權證>價內權證,因此若投資人對自己的看法很有信心時,可以買進價外權證,當現股如您預期走勢,將可獲得較大獲利。

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

權證小常識-流動量提供者制度

台灣證交所為了活絡權證市場,今年元月開始實施「流動量提供者新制」,規定權證發行券商發行權證時,須委任一家有自營業務的券商擔任流動量提供者,並對發行權證有義務提供雙邊報價及提供最低流動性義務。
 流動量提供者必須依「主動報價」或「回應報價要求」方式履行報價之責任。目前市場上以主動報價為主,其規定流動量提供者須主動每隔5分鐘至少報價一次,且標的現股股價沒變動下,其提供權證報價至少要維持30秒。在流動量提供者制度施行下,投資人不用擔心買進權證卻出不掉的問題。至於流動量提供者不提供報價的時機,投資者可參閱發行券商所提供之發行公開說明書。

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

權證小常識-內含價值及到期結算

所謂內含價值就是「履約價格」和「目前價格」之間的價差。認購權證內含價值=max{(目前價格-履約價格),0};一般來說,權證進入到深價內時,造市者往往會將權證報價接近於內含價值,所以價外權證進入到深價內時,往往賺了波段,但賠了波動度。

 另外,內含價值大於零的權證有時不具履約價值,以現行法規規定,「具履約價值」是價內權證且扣掉證券交易稅後仍大於零者,才具履約價值。當投資人手上持有大量深價內權證時,到期參與結算的成本相對較高,故建議投資人深價內之權證儘量於到期前出脫,以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。(

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

權證小常識-delta

權證價格對於標的股價變動$1時的變化幅度。買權delta介於0~1之間,賣權delta則介於-1~0間。假設投資人買進delta=0.4的認購權證,行使比例為1,當股價上漲$5時,權證價格約上漲5*0.4*1=$2;反之如果股價下跌$5時,權證價格約會下跌$2。買進認售權證則會有相反的效果,股價上漲權證價格下跌,股價下跌權證價格上漲。深度價內的選擇權,delta的絕對值會越接近1;價平選擇權的delta的絕對值約為0.5;越深度價外的選擇權,delta的絕對值會越接近0。